主页 > 句子精选 > 元诗后期作家【精选33句】

元诗后期作家【精选33句】

元诗后期作家

1、元诗四家: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间活跃于文坛的四位作家,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2、元散曲作家,据统计约有200馀人,存世作品:小令3800馀,散套470馀套。大约以延佑年间为界,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中心在大都一带,后期移到杭州为中心的一带,与杂剧情形类似。

3、元诗四大家有三位是江西籍贯的。分别是:虞集、揭西斯、范梈。虞集祖籍四川,自己为临川崇仁(今江西抚州崇仁)人;揭西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江右人;范梈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唯一不是江西的叫杨载,为福建蒲城(今蒲城县)人。虞集、揭西斯、范梈、杨载同为“元诗四大家”。

4、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5、贫民胥吏作家,以白朴、马致远为代表(其中,马致远有“曲状元”之誉)。他们仕途潦倒,处境与书会才人没有本质区别,但思想感情不一样了。他们有过理想和向往,他们不甘沉沦,但最终还是不免幻灭,于是叹世和隐逸就成为这批作家的主调。

6、前期散曲创作前期散曲以豪旷、泼辣为主调,属于散曲的本色期。作家有三类

7、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8、张养浩是著名豪放派散曲家,也是豪放派诗人。

9、他是元代文学家。

10、元曲相对于元诗来说,元曲更加的贴近人的生活,不会像诗句那样有的晦涩难懂。元曲的语言内容,一般来说更加的灵动,元曲跟人们的生活都非常的贴近,不像诗句这样高高在上。

11、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公认为:张可久、乔吉。此外,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刘时中,和合称为酸甜斋的贯云石(维吾尔族,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以及有“曲中元白”之称的刘庭信、兰楚芳。随着创作中心的南移,此期创作逐渐向艺术表现方面发展,出现向诗词回归的趋向,被人视为散曲的清丽派。

12、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

13、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4、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15、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

16、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17、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

18、素材上面的运用也是有差别的,像一些元诗都是非常的精短将自己的感情指表达在几个字上面,而元曲则不同,元曲更多的是口语化,同时也更加的贴近生活。

19、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20、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

21、达官显宦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他们偏于典雅,俚俗的成分较少。

22、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23、元朝进入王朝中叶以后,由于儒学得到官方的尊重,科举得到恢复,社会文化进一步“汉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时的诗坛有一种“盛世之音”的风味,其主要代表就是有“元四家”之称的虞集、杨载、范梈和揭傒斯。四人是延祐诗风最主要的体现者,同时也被认为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24、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5、书会才人作家,以关汉卿、王和卿为代表。他们混迹勾栏,但精神没有沉沦,却在与底层市民的亲近中,养就了大胆的叛逆精神、追求自由的强烈意识。他们是最能代表元代文人的一群。

26、张养浩不仅以散曲知名,他的诗歌成就也很高,能够与“元诗四大家”相媲美,并且内容充实,题材广泛,在咏史纪游、反映现实政治、民生疾苦方面,都有上乘之作。而且语言优美成熟,特别善于写景抒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27、张可久和乔吉,两位对元后散曲影响最大,也是文学史在这一段时代研究最深的人,尤其是张可久。张可久,字小山,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280年至1348年前后。曾任守典史一类小吏,仕途上不很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苏堤渔唱》、《小山乐举》等散曲集。今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为元人中专攻散曲并存作品最富者。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撰有杂剧《两世姻缘》等11种,今存3种。散曲今存小令209首,套数11篇。他在散曲创作上与张可久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

28、写作方面,元曲其实更加的直白直抒胸臆,用现代话来说,就类似于白话文,表达的感情是更加的直接。元诗则是更加委婉,类似于借物喻义,寄情于景,通过一件事物的表象发生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一般的诗句都会有韵律,韵脚以及一些平仄之分。

29、张养浩宽广的艺术视野、丰富的创作题材决定了他的作品不可能以婉约、缠绵为主。张养浩从学习前期豪放派散曲作品入手,因此也被视为元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30、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元诗后期作家

31、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32、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1]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33、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相关文章:

刘墉台湾作家【192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