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言句子 >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赏析【精选67句】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赏析【精选67句】

1、其次,可以从历史角度了解岳阳楼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对比鲜明:文章将迁客骚人面对洞庭湖的晴雨不同景色所产生的悲喜两种感情进行对比,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3、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4、接着,通过对楼的多次修建和被毁的历史事件,深刻地表达了楼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积淀,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5、-作者介绍: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6、总之,岳阳楼记是一篇值得深入研究和赏析的古文之一。

7、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8、《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9、最后,作者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个人感受,呼吁人们继续保护和传承这段历史文化。

10、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11、首先,《岳阳楼记》以范仲淹被贬官到岳阳为引子,展开了对岳阳楼的描写。这种引子的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为后面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12、岳阳楼记赏析:

13、他写这篇文章的主要论题已经抛出来了,他要寻找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忧国忧民。

14、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

15、最后一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其次,杜甫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展示了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他以巴陵美景为背景,描绘了楼前的洞庭湖、楼后的岳阳城,以及远处的湘江和长江。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岳阳楼之中,感受到了那种壮丽和辽阔。

17、《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之一。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作者对江南风光的热爱之情。

18、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19、同时也反映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20、《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21、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22、其次,文章通过对楼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的描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观点。

23、白话译文:

24、文章内容富有哲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和社会批判。

25、-成语积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形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26、《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7、再次,可以从文化角度探讨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

28、第三段主要是描述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一种文化追溯和思考,其中更加强调了“登高望远”的精神。

29、知识点:

30、《岳阳楼记》(最后一段)原文:

31、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32、整体上,第三段通过历史的呈现,让人们了解其中内涵,并引导人们思考这种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性。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焉?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4、岳阳楼记是一篇非常著名的古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5、岳阳楼记的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36、同时,杜甫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对巴陵美景和范仲淹的赞美之情。他称赞巴陵美景“天下之观也”,并赞美范仲淹“岳阳之守也”。这种融入个人情感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也更加具有感染力。

37、首先,可以从文学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描写、比喻、夸张等。

38、此外,还可以从艺术角度欣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9、《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游记,以岳阳楼为背景,描绘了岳阳楼的历史与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40、-语言优美:文章采用了大量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骈散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1、作者借着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乱象的忧心,呼吁清正廉洁的政治治理。

4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3、《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44、-立意深刻: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的情感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立意深刻,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45、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46、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47、《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五段。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48、《岳阳楼记》是唐代大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记述了范仲淹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湖,感慨人生的经历和感悟。文章以写景为主,但也融入了诗、赋、歌、史等多种文体,文笔雄健有力,语言优美动人。知识点方面,文章涉及到了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融入了范仲淹的思想、哲学等个人思考和体悟,是一篇融合了多种元素、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学佳作。

49、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50、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51、-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通“嘱”,意思是嘱托。

52、岳阳楼记》最后一段使用了议论抒情,作用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3、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

54、这是《岳阳楼记》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为政为官的自我要求,他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最后发出邀请“吾与谁归?”

55、以下是《岳阳楼记》的赏析与知识点:

56、最后,文章以楼的倒塌为结尾,寄托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57、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58、首先,文章从岳阳楼原本的历史和地位开始,让人们对这座楼有了清晰的印象。

59、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60、-重点语句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61、《岳阳楼记》第三四段的用意是为下铺垫。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悲喜的情感,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式。

62、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对比、排比、夸张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文章也涉及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如岳阳楼的历史渊源、楼前的洞庭湖、楼上的诗词墙等,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63、文章语言优美,构思巧妙,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篇文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64、首先,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作者对楼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65、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66、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67、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突出地表现了“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

相关文章: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90句 劝学的重点字词翻译和句子翻译【精选106句】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文档【121句文案】 100个句子记完3500个高考单词俞敏洪好吗精选26句 寻梦环游记英语句子带翻译【28句精选】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集锦21句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解释-通用32句 优选屈原列传重点句子翻译学科网【15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