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学句子 > 屈原列传重点句子-集合155句

屈原列传重点句子-集合155句

1、①孔子贤者。(《孔子世家》)

2、三、宾语前置

3、(5)无标志被动句。

4、(1)主语的省略。

5、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魏公子列传》)

6、“屈原言辞激烈,被人误解。”(《屈原列传》)

7、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与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8、(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9、以下是一些《屈原列传》的评论性句子:

10、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

11、(2)谓语的省略。

12、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13、②啖(之)以利。(《高祖本纪》)

14、屈原列传中的定语后置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5、五、主谓倒装

16、①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秦始皇本纪》)

17、《屈原列传》第三段的快速记忆方法如下:

18、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19、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0、(3)动词宾语的省略。

21、七、状语后置

22、屈原的《九歌》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它以神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23、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24、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5、③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秦始皇本纪》)

26、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7、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8、②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29、(4)介词宾语的省略。

30、——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1、(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32、格式:宾+介+动

33、(5)用“乃”“诚”“即”“则”“本”“素”“亦”“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34、①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论》)

35、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36、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37、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38、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39、欲以(之,指泾水)溉田。(《河渠书》)

40、这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为意念上的被动。

41、①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42、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3、“屈原既贤,怀王任之以政。”(《屈原列传》)

44、②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于)泰山。(《太史公自序》)

45、①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6、②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认为)各有差。(《淮阴侯列传》)

47、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8、屈原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主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不满。

49、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50、(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51、(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52、(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53、“疏”解释为“清除”时,跟“濯”成为同义词,可并举,也可连用。东汉仲长统《昌言》有名句“疏濯胸臆,澡雪腹心”,便将“疏濯”连用。《文选》中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则以“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一句,把“濯”与“疏”并举。

54、四、省略句

55、(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④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⑤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

56、①专以射为戏,竟(都是如此)。(《李将军列传》)

57、③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58、屈原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力量,它们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世界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59、(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60、⑤臣本布衣。(《出师表》)

61、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62、、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3、秦虎狼之国

63、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6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65、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诗人之一。

6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67、屈原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世界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68、这些句子中,定语(对屈原的描述)都出现在名词后面,修饰着名词,形成定语后置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能够使句子更加凝练、流畅。

69、、判断句

70、(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71、(5)介词的省略。

72、②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73、③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74、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作出判断。

75、、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76、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77、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78、屈原列传中的判断句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这句话明确指出屈原的名字是平,并且是楚国皇族同姓。此外,还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判断句。这些判断句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对于理解文章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屈原列传中,判断句的使用十分普遍,不仅有助于传达文章的主旨,还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79、②予一以贯之。(《孔子世家》)

80、⑥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81、一、判断句

82、③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项羽本纪》)

83、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84、①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8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86、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和追求。

87、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88、④唯长终是。(《鲁周公世家》)

89、这种解释沿袭了清朝人王念孙的说法。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史记第五》中写道:念孙案:上言洗濯下言淖,则文不相属。濯字当读直教反。濯淖叠韵字。濯淖污泥四字同义,为四种浊物。好事者引《广雅》:“潲(shào)、濯,滫(xiǔ)也。”因为《说文解字》上有:“滫,久泔(gān)也。”于是把“濯”解释为臭泔水,即陈旧发酵有臭味的淘米水。认为《屈原列传》是用四种浊物比喻当时的社会,说明屈原自远于污浊的环境。

90、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

91、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

92、屈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他的作品成为了反对不公和追求真理的象征。

93、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94、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95、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96、(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97、(6)无标志判断句。

98、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99、格式四:中心语+而+定语+者

100、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101、六、定语后置

10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一句,最新之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把“濯”与后面的“淖”“污”“泥”并列,均释为“污浊”。“自疏”解释为“自动地远离”。

103、(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104、(2)用“被”表被动。

105、从语义上看,疏有“远离”的意思,也有“清除”的意思。解释成“远离”,认为“屈原自动地远离污浊”,并不恰当,屈原爱楚国,为楚国效忠,一直在污浊中,只是出淤泥而不染。他离开污浊的官场,也是被迫的,并不是自动地远离。所以,这里的“疏”当解释为“清除”。

106、①人之不我信也。(《孔子世家》)

107、(3)介词“以”的宾语无条件前置。

108、。4、此不知人之祸也

109、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对人民的关爱,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领袖之一。

110、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格式一:中心词十定语十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111、格式五: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中心语十数量定语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112、(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113、(3)格式:形十于十宾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114、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了起来。

115、格式二:中心词+之+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116、b.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自序》)

117、②何功之有哉?(《魏公子列传》)

118、①宾语在动词前面

119、格式三:中心语+之+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120、二、被动句

121、(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122、“楚怀王闻之,乃以屈原为左徒。”(《屈原列传》)

123、(1)格式:动十以十状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124、②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125、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126、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魏公子列传》)

127、⑤唯利是、唯贤是用、唯才是举

128、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129、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130、(1)用“……者……也”表判断。

131、b.何泣也?(《魏公子列传》)

132、(4)此不知人之祸也

133、屈原列传第三段主要写了屈原写离骚的原因和离骚与国风与小雅之关系,所以背诵时掌握以上两方面也很重要。

134、屈原列传的第三段的背诵方法: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根据提示,结合文言文的译文,慢慢的理解性的记忆就可以了。

135、格式:主+宾+之(是)+动

136、先在纸上写出每一句首个字,起到提示作用,等背熟了,再略去首字,反复练习。比如第一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首字是“屈”字,共五句次句首字是“离”字,共两句。写在纸上,“屈”,五。“离”,二。以此类推反复练习,直到会背为止。

137、④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138、“屈原以仁义之道,感化百姓。”(《屈原列传》)

139、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140、“屈原为政,明察贪污之事。”(《屈原列传》)

141、(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42、①屈原放逐,著《离骚》。(《太史公自序》)

143、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44、从句式上看,后一句既然是“蝉蜕于浊秽”,上一句“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的“疏”或“疏濯”后面省略了一个“于”字。“疏”和“疏濯”都可作动词使用。

14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146、(3)用“者”或“也”表判断。

147、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48、a.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149、(3)秦虎狼之国

150、(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151、屈原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他的作品成为了反对暴力和争取和平的象征。

152、②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将军列传》)

15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154、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文化名人之一。

155、所以,《屈原列传》中这句“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不妨把“疏濯”列为一词语,免得中了王念孙牵强附会的毒。

相关文章:

师说重点句子-58句优选 琵琶行重点句子常考高中优选汇总46句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及赏析45句 阿房宫赋必考重点句子【精选70句】 优选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整理30个【55句】 师说重点句子-集合58句 师说重点句子汇总58句 琵琶行考试重点句子-摘抄5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