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言句子 >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来源【好句摘抄120句】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来源【好句摘抄120句】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来源

1、《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如:

3、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4、平光镜——八面光

5、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6、菩萨的心肠——软的

7、破罐子——甩了

8、婆婆一个说了算——没公理

9、七石缸里捞芝麻——费功夫

10、炒咸菜放盐——太闲(咸)了

11、剖腹献肝胆——死尽忠心

1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13、沙滩上行船——搁(起)浅了

14、沙石打青石——实(石)打实(石)

15、泼妇搽粉——只图脸上好看

16、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17、破皮球,烂轮胎——到处泄气

18、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19、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20、怀里揣棉花——软(暖)心

21、菩萨的长虫——佛口蛇心

22、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2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24、破麻袋装着烂套子——不是好货

25、破屋门——老得用棍儿顶着

26、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27、盲人做油条——瞎咋乎(炸糊)

28、破梁做根烧火棍——大材小用

29、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30、炕上安锅——改造(灶)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来源

31、破网捞虾——落空

32、破大褂——没理(里)

33、冷锅炒热豆子——越吵(炒)越冷淡

34、瓶子里的苍蝇——没有出路

35、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36、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37、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38、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39、葡萄架下乘凉——舒适

40、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41、迫击炮对机关枪——半晌回一句

42、歇后语来源于生活实践创造的语言形式。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43、破表——没准儿

44、龟盖量米——什么声(升)

45、没有底的棺材——不成(盛)人

46、破棉袄套绸衫——装面子

47、葡萄汁充花露水——不是哪块香料

48、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49、油浇蜡烛——一条心(芯)

50、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51、剖腹藏珠——要钱不要命

52、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53、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54、盲人戴眼镜——聪(充)明

55、河里长菜——不焦(浇)

56、饭锅里冒烟——迷(米)糊了

57、骑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58、剖开墨鱼肚——一付黑心肠

59、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60、破网打鱼——瞎张罗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来源

61、河边洗黄莲——何(河)苦

62、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

63、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

64、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65、婆媳吵架儿子劝——左右为难

66、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67、七仙女嫁董永——采取主动

68、齐桓公用董仲——不记前仇

69、平地里起坟堆——无中生有

70、破琵琶——不好谈(弹)

71、没角的牛——假骂(马)

72、床底下点蚊香——没下文(蚊)

73、冻豆腐——难办(拌)

74、菩萨掉大河里——留(流)神

75、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76、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77、没有赶庙会——莫急(挤)

78、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79、菩萨坐冷庙——孤苦伶仃

80、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81、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82、马背上钉掌――离题(蹄)太远;不贴题(蹄)2、茶食店里失火――果然(燃)

83、破茶壶掉进水里——几头进水

84、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

85、剖腹藏珍珠——爱财不爱命

86、《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

87、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88、破蒸笼蒸馒头——浑身出气

89、婆婆嘴吃西瓜——滴水不漏

90、谐音歇后语大全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关于汉字歇后语的来源

91、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92、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93、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94、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95、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96、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97、屏风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

98、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

99、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100、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101、破皮球缝帽子——不成器(盛气)

102、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103、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104、满腹经纶:肚子里装满了书2.众口铄金:众人的意见可以把金子熔化成无价之宝3.虚怀若谷:心胸开阔,像山谷一样广阔4.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理解整体5.纸上谈兵:空谈理论而无任何实践6.井底之蛙:只看到眼前的局限而无法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105、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剩余的部分只能靠自己来领悟。

106、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歇后语的语言诙谐幽默,读了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

107、一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

108、破被子包珍珠——好的在里面

109、菩萨的胡须——人造的

110、破饺子——溜边了

111、瓶口封蜡——滴水不漏

112、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113、破喇叭——别吹了

114、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115、破夹袄上绣牡丹——图表面好看

116、没钱买海螺——省些(吸)

117、菩萨的胡子——人安的

118、放牛的吃螃蟹——不待言(带盐)

119、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120、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相关文章:

精选关于儿童运动健康的句子【45句】 关于夜晚星空有深意唯美句子64句 关于健康心理的句子优选汇总69句 关于喝咖啡的优美句子-集锦114句 英文版情话短句关于爱情的句子-487句优选 关于拍照的唯美句子【140句文案】 关于友谊的英语句子以及翻译优选127句 论语中关于善良的句子【好句摘抄38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