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什么是物候知识55句精选

什么是物候知识55句精选

什么是物候知识

1、物候学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人们通过观察草木枯荣等现象,总结出了一套规律---24节气。24节气自古今来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了指导。因此我们形象地把物候学称作“大自然的语言”。

2、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

3、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4、它主要研究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休眠等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以及这些阶段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包括温度、光照、降水和风力等。物候知识对于农业、林业、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6、“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

7、“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

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9、到汉代铁犁和牛耕的普遍应用,以及人口的增加,使农业有了显著进步。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相差半个月,应用到农业上已觉相隔时间太长,不够精密,所以有更细分的必要。《逸周书·时训》就分一年为七十二候,每候五天。如说:“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等等。

10、“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

11、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3、在此基础上,竺可桢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探讨物候的内因和外因,与他的学生、同事宛敏渭先生合作写出了享有盛誉的《物候学》。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亲自进行物候观察,整理收集古籍中的物候记载,把物候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14、“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15、秦观《还自广陵》

16、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从1918年回国后,就开始每天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

17、《物候学》内容简介: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18、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比如秋天果实成熟,冬天北雁南飞这些都是物候学研究的内容。

19、特别是1950~1973年的24年中,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还记录每年北京北海公园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20、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

21、我国古代物候知识起源于周、秦时代,目的是为了指挥奴隶适时从事农业生产。我国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重视农业活动的适时。《管子·匡乘马》篇除说“使农夫寒耕暑耘”外,并具体指出:“冬至后六十天(即雨水节)向阳处土壤化冻;又十五天(即惊蛰)向阴处土壤化冻,完全化冻后就要种稷;春事要在二十五天之内完毕。”《吕氏春秋》一书,杂有农家的话,《上农》等篇就是谈农业的。它在《十二纪》各纪的篇首曾因袭《管子》,又汇集了劳动人民有关这方面的经验,编为十二个月的物候。其后这些节气和物候的知识,更被辗转抄入《淮南子·时则训》和《礼记·月令》等篇。

22、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4、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25、黄巢《题菊花》

26、竺可桢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则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7、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亲自进行物候观察,整理收集古籍中的物候记载,把物候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1973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

28、“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

29、物候学是一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学科。研究物候学对于安排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0、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什么是物候知识

31、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32、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

33、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34、李白《塞下曲》

35、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36、物候之名称,来源甚早。《左传》中即有每逢二至二分等节日,必须记下云物的记载的说法。唐代中叶诗人元稹在湖北玉泉道中所作诗有句云:“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古人把见霜、下雪、结冰、打雷等统称为物候。物候学与气候学虽可称为姊妹学科,但物候的观测要比气候早得多。在16、17世纪温度表与气压表发明以前,世人不知有所谓“大气”,所以无所谓“气候”。中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

37、赵师秀《水槛遣心》

38、物候知识是指关于动植物生命周期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这些生物现象与气候、季节、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关系的知识。

39、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40、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从1918年回国后,就开始每天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特别是1950~1973年的24年中,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还记录每年北京北海公园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竺可桢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探讨物候的内因和外因,与他的学生、同事宛敏渭先生合作写出了享有盛誉的《物候学》。

41、这本既传播科学知识,又切合实用的好书,受到生产实践者的欢迎。该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科普著作,将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纪元。

42、《物候学》是竺可桢众多科普著作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他坚持求是精神、立足祖国乡土,以科学方法、独创精神,倾注毕生心力的不朽科普杰作,内容充实,立论严谨,文字通俗、生动,具有文学色彩,是我国优秀科普图书的典范。这本既传播科学知识,又切合实用的好书,受到生产实践者的欢迎。该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科普著作,将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纪元

43、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秦观《还自广陵》、赵师秀《水槛遣心》、黄巢《题菊花》、李白《塞下曲》。

44、“秧苗起身,还要点心”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

45、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

46、物候是指生物的生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植物的发芽,动物的换毛等),也包括非生物的的现象(结冰,除霜等),物候是物候学的基础,与物候学关系紧密。

47、但是这种书本物候知识,还是要靠劳动人民的实践,即从生产斗争中得来。华北一带农民有一种口传的“九九歌”:

48、“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49、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竺可桢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则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物候学》是竺可桢众多科普著作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他坚持求是精神、立足祖国乡土,以科学方法、独创精神,倾注毕生心力的不朽科普杰作,内容充实,立论严谨,文字通俗、生动,具有文学色彩,是我国优秀科普图书的典范。

50、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

51、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2、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5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4、这里所谓不出手、冰上走、沿河看柳、河开、雁来,统是物候。就是从人的冷暖感觉、江河的冰冻、柳树的发青、鸿雁的北飞,来定季节的节奏、寒暑的循环,而其最后目的是为了掌握农时,所以最后一句便是“耕牛遍地走”,这可称“有的放矢”。从歌中“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几句看来,这一歌谣不适用于淮河流域,也不适用于山西、河北,当是黄河中下游山东、河南地方的歌谣。九九是从冬至算起,所以是以阴历为根据的,一定先有二至二分的知识才会有此歌谣,可见这歌谣也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或以后产生的。

55、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其余您帮助,谢谢。

相关文章:

七年级英语句子加翻译 句子 英语单词50句精选 英语口语常用句子短语 漂亮的句子怎么写-摘抄128句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什么词性-44句优选 用是造句子一年级 是造句子一年级简单一点优选汇总118句 仿写句子的英文是什么-集锦2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