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言句子 >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通用130句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通用130句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

1、东北血肠源于满族皇帝的祭天仪式,以血肠代替血祭。后来流传下来就演变成大家平时吃的血肠了。做好的东北血肠有许多种吃法,但最经典的吃法是烩酸菜,用大猪骨和五花肉炖汤,煮好后酸菜切丝,粉条放进去煮,然后捞出煮熟的肉切片,血肠切片,放在上面稍微煮一会就可以了。

2、苗家的特产如下

3、靖西绣球

4、靖西市地州镇乐村茶叶品质优良,是靖西唯一获得自治区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茶色红浓透亮,茶香持久味长,喝一口,口感顺滑,甘美怡神。

5、苗族酸汤

6、苗家腊肉:苗家人善于制作腊肉,其中以油腊肉最为出名。它是将猪肉切成块,放入盐水中腌制而成,口感鲜咸。

7、布依族的由来: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称。“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布依族族名专称。“布依”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8、二、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

9、血肠是北方人的传统食品,宰猪(羊)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搅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猪(羊)肉和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灌肠,扎紧捆实,放入锅中煮制即成。

10、田七又名“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是广西、云南的著名特产。其中广西的田七多分布在田阳、靖西、德保等地,特别是靖西因田七产量高,质量好,被称之为“田七之乡”。

11、宜州十大特产是:

12、靖西八角色泽好、香味浓、无污染,果、叶经蒸馏提取香料,名为“茴油”,是高级食用香精及化妆品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靖西的传统出口商品。

13、靖西美十大食特产如下,供参考:

14、据说羌族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是古代西戎牧羊人,也是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铜仁的石阡县、江口县。

15、苗族特产一:血灌肠

16、靖西香糯

17、切片趁热食用,或做酸菜时血肠白肉同时放入,血肠味道浓香,油而不腻。::

18、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

19、苗族特产三:苗族酸汤鱼

2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特产,地域保护范围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所辖融水镇、和睦镇、大浪镇、永乐镇、三防镇、怀宝镇、洞头镇、香粉乡、四荣乡、安太乡、安陲乡、白云乡、红水乡、拱洞乡、大年乡、良寨乡、同练瑶族乡、汪洞乡、杆洞乡、滚贝侗族乡共计20个乡(镇)206个行政村(社区)。

21、因为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就包括了。

22、糯米香柚

23、主要有畲族,羌族,白族,满族、毛南族等。

24、酸汤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和少量的丁二酸。矿物质主要是钙、磷、铁、锌等。其中钙和磷的含量较高,而且在以下要介绍的几种酸汤中的含量相对稳定。人体内矿物质主要存在于骨骼中,它起着维持骨骼刚性的作用。因此,苗族酸汤丰富的钙、磷、铁等对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维持肌体的酸碱平衡。

25、当地人都喜欢在夏天周末全家约几个朋友一起到郊外现杀活羊,杀完以后灌血肠,装羊筏子,羊筏子做法是,宰羊开膛时,把蒙在肚子表层油(叫蒙肚油的油皮)轻轻地撕下来留作外皮,再选肥瘦相间的精肉剁碎,加葱、蒜、姜等佐料,搅拌做成馅,用油皮裹好后,用麻皮或棉线将两头扎紧,中间还要斜绕几道捆好后,入锅煮熟。稍凉切片即食。食之不腻,较一般煮羊肉更是香味浓烈,晾冷后,切片再入炕锅,煎热食之,其味更佳。血肠煮的不能太老,刚刚凝固就可以了,青海属于高原地区,牧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里生长的藏系羊由于气候寒冷sheng缓慢,羊肉没有膻味,做出来的血肠也鲜美之极。

26、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

27、粽子是宜州人特别爱吃的一道美食,宜州粽里面通常是包着一块用五香粉腌制过的一小块猪腰方肉,还有的会在里面加入花生、板栗、莲子、红枣等等,十分的好吃。

28、银饰则是苗族女性的传统装饰品,精致典雅。

29、产品介绍融水灵芝菌盖木栓质,质地较硬,半圆形或近圆形,菌盖表面紫黑褐色有光泽,有同心环沟和纵棱纹;菌盖边缘稍薄,向下微卷;菌盖背面棕褐色;菌柄侧生或边生,不规则扁形或圆柱形,紫黑色,质地硬;菌盖纵切面淡褐色,皮壳与子实体有明显的分界线;菌柄横切面淡褐色,中心部位棉絮状;子实体有菌香气,味甘。

30、其中,酸汤鱼是苗族最有名的菜品之一,以其清香鲜美、回味无穷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

31、畲族的美食种类非常多:三月三吃乌饭、过节都要做糍粑,还有粳米、菅叶粽和绿曲酒。

32、总之,丰富多彩,代表着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33、俗称土鸭或糯米香鸭,是融水县农村群众长期封闭自繁自养形成的一个地方家禽品种,以耐粗食,体型小,绿壳蛋占50%以上,皮下脂肪少,肌肉丰满、瘦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无腥膻味,含有特殊的肉香气息,故名“香鸭”。该品种原产地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位于该县的三防、汪洞、怀宝、四荣、杆洞。

34、融水田鲤

35、重阳酒香粉重阳酒是苗族人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是孝敬长辈、招待贵宾的上等饮品,故称“贵宾酒”,是鲜为人知的,真正的深闺美人,历史悠久,在苗家喝重阳酒有消灾祈福的神效,故又称“吉祥酒”。香粉重阳酒是以苗乡的优质香糯、泉水、甜酒曲等为原料,采用元宝山苗族小罐家酿的传统工艺及现代科学技术精心配制而成,醇香味长。

36、因为苗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地域特色,他们的传统食品、手工艺品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成为了苗族的传统特产。

37、东北血肠

38、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39、布依族很早就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人的骆越一支。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骆越人属牂牁国的臣民,今桂西北和黔西南即古骆越地。布依族至今仍保存古骆越人的许多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

40、五彩香糯饭是宜州壮家人的特色主食,它是用带有颜色的4种蔬菜分别熬成汁,然后将汁液分别拌在糯米上,最后构成五色,然后将其放在蒸笼中做成五彩香糯饭。

41、苗绣是苗族传统的刺绣工艺,色彩鲜明,案独特。

42、五色香糯米饭

43、血肠是东北传统名菜。血肠属于北方人的传统菜肴。

44、这个蕴含了几千年沧桑岁月的神秘民族就是布依族,目前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如果从人口密度上来看聚居于,贵州省的布依族占其人口总量的97%,贵州在黔南和黔西南是布依族主要聚集地

45、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在苗家作客你将品尝到香喷喷的五色饭。五色饭是指蒸熟的糯米饭呈红、黄、紫、白、黑等五种颜色。制作五色饭,先把山上的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下石臼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出汤汁来,用来浸泡糯米。泡乌饭树水的糯米变成黑色,泡黄花水的糯米变成黄色。

46、此外,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和追捧,成为了苗族地区的重要旅游商品之一。

47、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48、苗家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美食。以下是苗家的一些特产:

49、靖西八角

50、这些特产不仅体现了苗族的独特文化,也成为了苗族人民的生计来源和重要经济支柱。

51、糯米香柚“金钱”牌糯米香柚生产基地,位于在苗山融江河畔。其独特的环境和气候,为生产绿色食品糯米香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1992年建园,面积共900亩,年产优质糯米香柚200万公斤。技术依托于广西大学,广西柑桔研究所,以施有机肥为主,实行科学管理。所生产的金钱牌糯米香柚,果形端正,色泽金黄。

52、血肠质地明亮,鲜美细嫩,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倍加醇香四溢,鲜嫩爽口。

53、花灯则是苗族民间艺术的代表,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4、血灌肠是苗族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以猪血、猪肠、面粉、香油、五香料为主要原料所制成,而且食用方法多样,可炒着吃,也可煮着吃,吃起来营养美味。

55、(柳州市)融水糯米柚种植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糯米柚以果形端正,皮薄嫩甜多汁,果肉密黄晶莹、香如糯饭,独具地方特色,因而受到区内外客商及消费者们的青睐。为有效保护特色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2007年底,县委、县启动了“融水糯米柚”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工作。

56、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主,如苗蓝米、酸汤鱼等,同时也有一些手工制品如苗绣、苗族银饰等。

57、瑶寨五香熏鱼

58、壮族人会将煮熟的糯米、葱、姜、蒜一起搅拌后放入生猪血当中,然后将其用漏斗灌入洗干净的猪小肠,灌满之后因禾草扎起来,这就是龙捧·红豆腐。吃的时候将其盘起来放入汤锅中煮熟,等煮熟后捞出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这就成了壮族人喜爱的美味小吃。

59、融水紫黑香糯

60、苗族服饰则以花冠、花袍、花裤等为主要特点,色彩斑斓、富有民族特色。苗家特产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

61、贵州还隐藏着很多的不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大家去贵州走一走。

62、靖西大果山楂

63、融水香鸭

64、苗家牛角酒,苗家酥油茶,苗家蜜芡茶,苗家银饰品,苗家民族服装,苗家香辣椒,苗家酸辣汤,苗家酸汤鱼,苗家糯米粽子,苗家血罐肠。

65、血肠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也可以说是那些少数民族的特产吧。血肠主要是以北方人吃的最多,是北方的传统美食。血肠最早是由古代祭祀的方式演变而来,满族长期一来都是通过猪,参与祭祀的过程,杀掉新鲜的猪肉,将猪血灌进肠内,放进锅中蒸煮,就是这样才变成血肠的

66、龙捧·红豆腐

67、云贵血肠

68、大果山楂

69、靖西切粉

70、畲族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迁入贵州的,目前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的麻江县、黔南州的福泉市等地方。不同地区的畲族服饰是不一样的。

71、靖西切粉是广西省靖西市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制作方法精细,食用时配以香葱、盐、糖、花生油,吃起来十分味美味。

72、德胜酒是宜州的特色佳酿,这种酒尊贵高雅、声名远播,多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的文人墨客和风流学者。

73、靖西香糯是广西省靖西市的著名特产。其独特之处在于颗粒大、米质洁白、浓郁芳香,蒸煮过程香飘四溢,熟饭质地松软有光泽,米饭放置两天,表皮仍不发硬。

74、融水糯米柚

75、一、苗族银饰

76、香猪是三防、汪洞、杆洞、滚贝等乡一带的特产。这种猪体型矮小,毛皮黑亮光滑,前额有四、五道皱纹,每头一般只有三、四十斤。因其生长在半高寒地区,常年关在木楼下饲养,从不敞放,封闭式繁殖,故品种纯正稳定。香猪肉一般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用清水煮熟白切,蘸佐料盐水而食;另一种是整猪除毛后烘烤,称为“烤香猪”。

77、据典故记载,血肠是从古代的祭品演变而来。据《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仪注篇》记载,满族信仰萨满教,在祭祀中以猪为牺牲。到宫廷举行祭祀仪式时,“司俎满洲一人进于高桌前,屈一膝脆,灌血于肠,亦煮锅内”,这就是血肠。清代沈阳和吉林地区开设的白肉馆,还兼营血肠,成为了辽宁和吉林省满族特有的传统名菜。

78、靖西田七

79、白族的美食:饮食颇具民族历史特征,主要有:炒包谷花、炒面、刺藜水。

80、靖西粽粑

81、苗族酸汤鱼:这是苗家最著名的菜肴之一。用鲫鱼熬成的清汤加上酸菜和豆腐,口感鲜美。

82、苗族特产二:苗族糯米饭

83、苗药和苗茶则是苗族的传统中草药和茶叶,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84、主要包括:酸汤鱼、花灯、银饰、苗绣、苗药、苗茶等。

85、瑶寨五香熏鱼是宜州弄场瑶家的特色传统佳肴,也是专门用来招待贵宾的奇特菜肴。这种腌鱼外观是棕色的,虽然形似腊品,但并不干枯,其入口香软酥松,鲜美异常,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86、满族迁徙至贵州年代久远,加上人数较少,在习俗和饮食方面大体和当地的少数民族相同。

87、毛南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州的惠水县、平塘县和独山县,而且每个县的毛南族服饰都有所区别。

88、血肠是东北、内蒙、青海、广西、云南、贵州以及等地区的特产。血肠,顾名思义,就是用血液制作的香肠。血肠使用的血液是动物血液,以猪血、牛血以及羊血为主,将血液和肉、洋葱等混合,再加入盐、姜以及胡椒粉等调味料灌入动物肠衣中加工制作而成的美食。血肠的味道浓香,口感油而不腻,煮熟后即可食用。血肠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直接煮熟后搭配一些调料食用,也可以和一些食材搭配烹饪,东北的酸菜血肠,就是将酸菜、粉条以及血肠一起煮后食用,只不过是各地区口味跟味道不一样。

89、布依族的族称,秦以前称濮越,两汉六朝称濮僚,唐宋元代被称为蛮、番;明清至民国末年被称为仲家。自《元史》首称“仲家”后,明清有的史籍称布依族为“仲苗”、“仲蛮”和“古仲”,民国年间,布依族还被称为“夷家”、“夷族”、“水家”、“水户”、“土人”、“土边”等。

90、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称。“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布依族族名专称。“布依”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

91、大家普遍认为血肠是东北的特产,其实内蒙、青海、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贵州、藏族自治区都有血肠,只不过做法和吃法不一样,这样看来,不如说血肠其实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特产更为贴切。

92、桑枝秀珍菇

93、桑杆云耳是宜州的特色菌类,宜州本身是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因此当地也堆积了很多桑杆。当地人会将桑杆碾碎,在里面加上麦麸、菌种等原材料,最后将其高温消毒后装入菌筒接种,等上2个月就能采摘美味的云耳了。

94、云南红河和广西百色地区也会做血肠,不过他们的血肠不只是血液,还有碎猪肉和糯米作为馅料,灌在肠衣里风干之后,吃的时候切片蒸熟或是烤制。

95、靖西鸭为靖西市地方优良家禽品种。该鸭体型硕大,躯干呈长方形,羽色为深麻型。具有肉质上佳的特点,

96、青海和藏族血肠

97、融水灵芝

98、白族聚居地多是在靠近云南省的部分县市,如毕节地区大方县、威宁县、赫章县、六盘水市盘县。

99、贵州的满族主要分布于毕节地区大方、金沙、黔西三县交界处。

100、靖西大果山楂属蔷薇落叶乔木,既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水果树,又是庭院绿化和山区造林的速生优良树种。而且其果实营养含量丰富,产量高,品质位列全国山楂种前列。

101、今县境南盘江河谷和平乐、北乡、花障、鲁沟、龙广、木咱等地的布依族聚居区,仍沿袭古骆越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即今所称“吊脚楼”及其演变的“地楼”、“半边楼”。布依族贵铜鼓,也是古骆越人的文化特征。

102、毛南族的节日:毛南族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节日却很多,比较有特色的有:三月三、分龙节、桥节、迎春节、过小年。

103、畲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祭祖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或者十二月份举行。其次就是三月三、四月八等节日。

104、羌族的美食:贵州的羌族占少部分,在美食方式少有突出本民族特色的产品,多是以糯食、为主,过羌年也会打糍粑。

105、靖西金银花是广西省靖西市的名优特产。境内山区均产,其中以岳圩、安德、龙临、魁圩、龙邦、禄峒等乡镇居多。

106、白族的节日:贵州白族过节少有体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

107、靖西茶叶

108、苗族银饰就是为了婚嫁的时候全部佩戴在身上,所以女孩子结婚的时候,全身上下有一两百斤的银饰。

109、回答如下,苗家特产是指苗族地区独特的食品、工艺品、服饰等物品。其中食品包括苗家酸笋、酸肉、酸汤鱼等,以酸味为主要特点,口感鲜美。

110、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111、靖西金银花

112、苗族特产有:血藤、铁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地星宿、果上叶、黑骨藤、飞龙掌血、草乌、大风藤、八爪金、淫羊藿、海金沙、透骨香、八角莲、九月生、金铁锁等。

113、糯米饭是苗族的传统特色名吃,是苗族主食之一。其制作方法很简单,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最后蒸熟,而且品种多样,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等。

114、靖西是广西的县级城市,其特产有:五色糯米饭、卷筒粉、靖西切粉、米饺、霸王百色鸡、靖西化峒香猪、靖西粽粑、田七乌鸡汤、灌猪血肠、化峒沙糕

115、有机桑杆榆黄蘑

116、工艺品则以苗绣、苗银器、苗笛等最为著名,其中苗绣是苗族女性手工刺绣的代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117、布依族的由来: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变而来。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118、苗家家族的特产非常多的,有:苗家酸汤鱼、苗族油茶、苗族油茶、苗族糯米饭、苗王鱼、棉菜粑等等,推荐夏季避暑的时候前去旅行品尝美食,穿苗族服饰体验苗族人民的生活。

119、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120、桑杆云耳。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

121、红兰酒是宜州的传统名酒,其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此酒是以优质的糯米为原料,结合民间的传统手工艺,配上红兰草制好,制好之后还要将其放置在天然的岩洞当中,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醇化,并酵存三年以上即可大功告成。酿造好的红兰酒色泽红艳,晶莹馥郁,香甜醇和,十分的可口。

122、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这可能是古代“僚”、“蛮”、“仲家”、“蛮僚”、“俚僚”、“夷僚”称谓的来源。在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壮族都称为“俚僚”、“蛮僚”或“夷僚”,五代以后,布依族称“仲家”、宋代壮族称为“僮”。“仲”与“僮”仍然是同音异写。  【民族简介】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族地区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贵阳花溪、安顺“龙宫”溶洞、盘江铁索桥等十几处旅游景点,每年迎接成千上万的游客。除旅游资源外,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民族历史】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反动派的斗争,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  【民族饮食】  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民间喜欢用一种专门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饭。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在宰猪时布依族习惯在血盆中先放一些盐,然后与猪血一起搅动,凝固后把葱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烧汤,与猪血一起煮,称为“活血”,作为待客的最好菜肴。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做菜。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民族建筑】  依山傍水石板房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府所在地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三四层的石楼就有几十栋。由于石料是浅灰白色,加工后更显晶洁,所以白天看镇宁,银光闪烁;月夜看镇宁,凝霜盖雪。为此,古有“银镇宁”、俗有“银色镇宁”之美誉。该镇的石建筑,历史悠久的已有600多年的风雨历程,所以既堪称为凝固的音乐,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靠山最好是“卧狮拱卫”、“青龙环护”、“贵人座骑”等山势;向山要选“二龙抢宝”、“双龙戏珠”、“万马归槽”、“寿星高照”等形态。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这种苍山翠岭并不难寻。起房造屋要选吉日,吉日前一个月请木匠破料做房架。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房架竖好,岳父家送来大梁,大梁上拴有红绸扎的大花朵,并有乐队和舞狮队鸣鞭炮伴送。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文化艺术】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蜡染工艺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清代史书上所说的“青花布”,就是蜡染布。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  做成的蜡染布料,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亦称小波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  不同地区的蜡染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有的爱以花、鸟、虫、鱼作蜡染案,构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茨藜花,色调粗犷明快……蜡染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中外妇女的衣着。  近20多年贵州还建了些蜡染厂,有专门的美工师创作绘制出新的案。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更为丰富,而且色彩也趋于多样化。  蜡染布多作妇女头巾、衣裙、围腰及被面、门帘、窗帘之用。有些工艺水平较高,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衣裙上再加刺绣,更加风采迷人。  除蜡染之外,布依族民间传统工艺还有扎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竹编等。  【民族婚俗】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礼仪习俗】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民族服饰】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民族节庆】  布依族传统节日除大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个别地方有"撒秧粑节","小年","腊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也过汉族节日。  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过大年(即春节)。从除夕过到十五。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云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须吃鸡肉稀饭,民间称血米粥。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饭前仪式,相认的双方饭前仪式必须完全一致。年节期间还要举行许多活动。  跳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举行。“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每逢节日,小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热心的阿妹们为小伙子们牵着马,从五村八寨,从那看不见的半山腰,赶到跳花会地点,那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地,旁边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北面是满含花苞的桐树林。那里到处是人喊马嘶,笑语喧哗,少说也有几千人。牛皮大鼓迅雷般地响震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加上锵锵的饶钹声,令人陶醉!场上,男女青年这时一群,那里一堆,翩翩起舞,唱着古老的歌,歌声美妙,舞步轻盈,坐在河岸边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又是一番风味。紧靠着桐林边,搭着一个台子。那里在表演精彩的布依戏,内丰富多彩,整个草坪上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气氛。他们唱呀跳呀,不知不觉太阳就落到坡背了,晚霞撒在桐林的花苞上,人们依依不舍地骑上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草坪。  跳花会又是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搭桥会,他们在草坝上播种了爱情,到了节日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一日(叫“结合”),宣布一年一度的跳花会结束了。二十二日是“牵羊”日,意思是订婚约,青年人把“羊”牵回家去(把姑娘带回去相亲),看看男方的家境,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一天,许多小伙子都去草坝把未来的妻子带到寨上去。可是,害羞的姑娘们哪里肯跨进对象家的门坎?只不过在寨子后面山头上,丛林里,偷偷地看一看对象家坐落何方,二十二日过后,就要做活了,春耕开始了,人们投入繁忙的春耕生产,为夺取来年粮、棉、糖的丰收,为建设山区,进行新的战斗!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盆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活动。  夕阳西斜时。“躲山”的群众一家一户席地而坐,揭开饭箩,取出香喷喷美酒和饭菜,互相邀请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处响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声,人们才选出身强力壮的人,分成四组,到祭山神处抬回四只牛腿,其余的人,相携回到家中,随后各家派人到寨里领取祭山神的牛肉。节日活动,以丢花包最为有趣。花包是用各种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头,内装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边沿缀有花边和“耍须”。丢花包时,男女青年各站一边,相距数米,互相投掷。其方法有右侧掷、左侧掷和过顶掷,但不准横掷。要求甩得远,掷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如果小伙子将花包向自己心爱的人投掷,没有过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对方送一件礼物,如项圈、戒指、手镯等物,所送之物,被视为爱情的信物,小伙子将长期保存。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收,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节日。  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传有一家三个亲姊妹同嫁在一个寨子里,日子过得都很好。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孙,三家的外孙们听说后都争着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外公说,在三月初三那天,你们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带到寨子路口,看谁家的味道好我就先到谁家去。这天,大女儿家炸了油团,二女儿家打了糍粑,三女儿家做了五色糯米饭,外公来到寨口,把三家的东西打开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泽鲜艳,味道清香,他最喜欢,于是就先去了三女儿家。从这以后,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查白歌节是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届时有周围10多个县乃至云南、广西的各族群众数万人参加,规模可谓盛大。  【民族禁忌】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民族宗教】  布依族过去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每年节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其中祭老人房(寨神)最为隆重,于农历2月选兔日或虎日开祭,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肉祭神,祭毕全寨人就地聚餐,以祈望丰收,全寨平安。  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许多祭日,要祭山神,树神等等。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节祭祀。  相传为“牛王菩萨”生日,当天要让牛休息。一些地方用黑糯米面粉或白糯米面粉染黑后掺水拌和,将牛角涂黑,然后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看到自己的影子,使之"知道"犁田工作即将结束,再加上一把劲便可休息。有些地方不用黑面粉而用石灰浆把牛角涂白。  相传为“龙王”晒龙袍日,当天富裕人家把好衣物拿到屋外晒。一般人家都做糯米饭或糯米粑吃,老年人饮酒讲故事,年轻人到山坡草地上唱山歌。  “撒秧粑节”为西凉乡布依族特有的节日,,时间订在每年撒秧(谷雨)后的申(猴)日。当天各家带粽子,酒肉,香烛纸钱到田边祭供"菩萨",祈求风调雨顺,灭绝害虫,五谷丰收。

123、毛南族的美食:毛南族喜欢吃狗肉,招待贵宾以狗肉为上;喜欢用猪血拌糯米来“血灌肠”,血灌肠非常香糯,风味很是独特。

124、有机桑杆榆黄蘑的色泽亮丽、绿色无毒、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食用菌里的黄金贵族。

125、豆腐瑶是宜州的特色菜,当你走进宜州,不管是去哪家农户的家中进餐,在满桌丰盛的宴席中都可以看到“豆腐瑶”这道菜。虽然它看起来不如汉族的豆腐有方有块,但它是壮族人古老的传统佳肴,其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极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126、桑枝秀珍菇是宜州的特色菌类,这种菇的菇形小巧,口感柔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它的蛋白质含量也比香菇、草菇等菇类丰富一些。此外,它的质地还十分的细嫩,纤维含量也较少,吃起来会更加的爽口。

127、五彩香糯饭

128、羌族的节日:农历10月初一,是羌族的羌年,也是羌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羌族同胞要将面粉做成牛、羊的形状,还要和自己家酿制的酒,寨子里还会举行大型的歌舞活动。

129、是融水“四香”之一,在当地被誉为“血糯”,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产妇、老人、小孩和非健康人群中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和吸引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多年来,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逢年过节和待客送礼的珍品。2020年生产规模1.1万亩,产量超2.3万吨,产值2.52亿元。

130、有17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7个民族。

相关文章:

血肠属于动物内脏吗【精选37句】 血肠怎么做 灌血肠的正宗做法精选139句 壮族特产血肠的由来 血肠怎么做-集合145句 血肠怎样做好吃【好句摘抄179句】 血肠是什么【47句文案】 血肠是什么【56句文案】